新疆:从“奋起追”到“排头兵”的转变
■ 本报记者 杨文君
春天如约而至,新疆的政采扶贫故事也画上了阶段性句号。据了解,按照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工作要求,新疆各级预算单位填报预留农副产品采购份额5.6亿元,排名全国第二;实际完成采购9.58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去年9月,全区累计完成采购预留份额比例还不足5%。当时,一个大大的“难”字摆在了新疆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以下简称“政采处”)工作人员的面前。据介绍,受疫情影响,新疆政采扶贫工作一度陷入停滞。像核桃、红枣、巴旦木、番茄、玫瑰花、棉花和牛羊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新疆特产,尽管产量可观,但由于分布分散和技术缺乏,这些引以为傲的资源没有形成产业或达到一定规模。此外,由于山高路远,物流成本高,当地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反映在贫困地区网络销售平台(以下简称“832平台”)上就是当地扶贫产品类别少、品牌少、采购量不高。
面对这样的难题,政采处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气馁。他们事不避难,步步紧跟,开启了一场天山南北政采扶贫奋起追的战役。
——建立联席机制,加速推进。根据政府采购支持脱贫攻坚的政策要求,新疆财政厅、新疆扶贫办与新疆供销社(以下简称“三部门”)于2019年建立了三部门联席工作机制,不定期共同研究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工作中的问题,共同推进全疆采购工作的落实。
2019年以来,新疆多次召开全区范围内的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会议延伸至县级,持续动员部署农副产品采购工作。特别是在2020年9月底的工作推进会上,对全疆农副产品采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在采购账号开通激活、预留份额、实际采购、供应商数量、供应商销售情况等方面分别作了排名。2020年10月,三部门共同为全疆各级预算单位组织开展了农副产品采购政策和832平台系统操作网络培训,培训后农副产品采购工作有了明显改观。
——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摸排。2020年12月,三部门研究印发了《关于做好832平台及线下采购贫困县扶贫产品相关工作的通知》,并召开全区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向全区各级预算单位进一步解读非平台采购的统计范围、采购程序和要求,提出限时办结工作要求,自上而下成立财政、扶贫、供销三个工作专班。专班建立联动工作机制,采取逐户单位排查方式统计掌握采购交易、合同签订、发票开具、货物验收和资金支付情况,每5日将三个专班的工作情况逐级汇总报送自治区财政厅。部分地区在专班工作期间,建立了财政、扶贫、供销、采购单位、税务、供应商的紧密合作机制,面对面讲政策、手把手指导操作、心贴心提供服务。按照专班工作机制,全面摸排了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工作情况,确保每个预算单位落实农副产品采购任务。
——深入基层,帮新疆优质农副产品走向全国。各级扶贫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推荐农副产品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经过原国务院扶贫办终审后进入832平台,面向全国销售新疆的优质农副产品,实现了新疆的优质农副产品走出乡村、走出新疆的目标。
如今,新疆政采扶贫已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工作机制。政采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疆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做好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工作。
责任编辑:LI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