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持续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健全教育投入机制,确保做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继续优先保障义务教育。要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合理合规安排、及时拨付教育经费,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要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梳理,逐县逐校建立清单,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一步解决好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要落实“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资金和项目统筹,加大对困难地区、薄弱环节、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尤其要集中力量,大力改善农村学校食堂、厕所、安全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加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持续优化学校布局。要完善监测和复查制度,确保均衡水平不下滑,切实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二)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把握正确方向
要深刻认识教育对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积极稳妥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入细致做好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巩固义务教育学校意识形态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实施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厚植广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加强教材监管。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引导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和义务教育学校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质量观,坚持面向全体、教好每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要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针对教师队伍突出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力争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要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建立健全保障义务教育教师收入的长效机制和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要加强教师编制省级统筹,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妥善解决教师结构性紧缺问题。要进一步改进教师和校长培训,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优化培训方案,增强实效性。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加大优秀教师奖励力度,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要重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培养储备一批高素质校长。要积极创造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要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引领,着力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改革,加强教研工作,推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带动作用,提高薄弱学校育人质量,着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四)进一步严格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生态
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健全教育教学、财务后勤、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堵住漏洞,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严禁“掐尖”行为。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配足生活服务人员,尤其注重改善卫生条件,提高食堂供餐水平,为寄宿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完善学校图书配备及管理办法,提高图书借阅率和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率。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健全多部门齐抓共管机制,落实校园安全责任,按要求配备校园安防设施设备,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着力构筑师生安全屏障。要着力抓好“双减”,切实落实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要求,因地制宜提供学生课后服务,努力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请甘肃省结合实际,及时部署整改工作,于3个月内在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上公开整改情况,无异议后,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