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安徽省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认为,政府采购中常见的“采购需求不清晰、个性化采购同质化”等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识别和采购评审机制尚不完善。作者通过借鉴世界银行的采购需求处理思路,提出了采购需求管理和评标因素权重设定的优化方法,并进行了模拟案例论证,旨在引导采购活动从“重程序”向“重前期需求和后端合同管理”延伸,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物有所值,推动政府采购评审方法创新。
政府采购事业在我国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关于政府采购理论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法律、制度、程序等方面,较少涉及招标采购管理属性,尤其缺少对采购项目需求识别与采购决策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政府采购项目操作中面临的实际和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一)编制采购需求的能力不足,难以实现采购目标
科学合理制定采购需求是实现采购目标的基础,是采购人采购决策的依据,也是供应商响应和报价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购活动的成功与否以及合同履行的效果。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新采购体系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将采购管理链条向采购决策和合同管理延伸,由注重交易过程转向注重前期采购计划和后期合同管理(见图1)。《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第十三条虽然明确了采购人应当编制采购实施计划,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提高确定采购需求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但是在政府采购实践中,由于该条例规定采购实施计划实行备案制,采购人大多将部门预算代替作为采购实施计划,采购代理机构也很少能够切实实现为采购人确定采购需求并提高采购质量的立法初衷。
(二)未能充分、合理地将采购需求转化为评审指标
综合评分法的评标因素和标准的制定很少会考虑项目特征和采购需求,评审因素选择相对固化,甚至很多异质产品评审因素、标准同质化,评审因素权重设置仅凭经验和主观臆断,没有科学的群策设置模型,导致采购活动异化为简单的程序公正,难以实现“物有所值”的采购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模拟案例,探索解决对策,以期形成具有普适的方法。
(一)制定需求尽调指标转化系列表格
借鉴世行的采购发展战略管理制度(Project Procurement Strategy for Development,简称PPSD),运用采购人需求处理模型,使用质量功能开发工具(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简称QFD)制定需求尽调指标转化系列表格,通过表格化形式,实现需求指标与评审因素的一一对应,切实做到制定采购需求贴合项目采购目标。
采购需求制定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和阶段,即需求定义、需求分析和需求转化。下面笔者通过模拟某平台集成架构建设采购,介绍项目采购需求的制定过程。
1. 需求定义阶段形成“项目信息尽调表”(见表1)
2. 需求分析阶段形成“项目需求分析表”(见表2)
3. 需求转化阶段形成“评审指标表”(见表3)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最终形成项目评审指标表,并能够准确地将项目需求指标与评审指标一一对应,将不同项目需求转化为个性化的评审因素,有效解决采购评审指标的固化和同质化。通过需求尽调指标转化系列表格这一标准方法,进一步规范采购决策流程,并将采购活动从“重程序”向“重前期需求和后端合同管理”延伸。
(二)利用简易层次分析法建立评审因素赋分权重规则
上述某平台集成架构建设采购项目评审因素确定后,利用简易层次分析法,通过群策对比分析确定各评审因素权重,力求做到定性指标定量化。具体程序如下:
其中,Z1为招采部门代表,Z2为需求部门代表,Z3为相关部门代表。
2. 根据尽调形成的项目信息,确定一级评审因素权重
利用简易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评审因素权重,见表4。由表4得出技术商务指标修正权重(A)=0.65,价格指标修正权重(B)=0.35。由于该模拟案例属于政府采购中的货物类,依据《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中第五十五条“货物项目的价格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不得低于30%”的规定,评价决策小组确定的一级评审因素权重满足政府采购现行规定要求。
3. 根据需求分析形成项目需求,确定二级评审因素权重
利用简易层次分析法确定二级评审因素权重,见表5。
4. 根据二级评审因素权重层次,确定各评审因素修正权重及分值
根据表5,对各评价决策小组成员确定的二级评审因素权重进行算术平均,最终确定各评审因素修正权重及分值,见表6。
三级需求指标、三级评审指标及三级评审因素权重参考二级指标分析方法,笔者不再赘述。
政府采购实践中,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的关键是要在采购流程中形成明确采购需求、评审因素及量化权重的科学指导方法。笔者认为,创新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改善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行之有效的公共采购制度将有助于提升采购透明度和采购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这一考虑,在当前国家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背景下,建议财政部门以我国政府采购中常见的“采购需求不清晰、个性化采购同质化”等问题为导向,尽快建立采购规范和政府采购项目需求管理准则等行业规范,引导专业咨询机构参与采购需求的论证,在赋予采购人权利的同时,通过需求群策将定性问题定量化,以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物有所值,并推动政府采购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