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根据“营商环境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得出——
提高“透明度”与降低公共采购腐败关联度大
公共采购占全球GDP的12%,大约市场价值为11万亿美元。如此广阔的市场,再加上许多法律限制,供应商需要遵循许多程序确保及时有效地交付公共部门所需的一切。因此,难免会有部分供应商选择“剑走偏锋”“以身试法”通过行贿手段获取利润丰厚的公共采购合同。关于遏制政府采购腐败,大家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防止暗箱操作、遏制寻租腐败,保证公共采购公平、公正,我们最常给出的建议就是提高透明度。
现有证据表明,公共采购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监管与检查出公共采购的腐败问题。如在网上发布任何公众都可以免费看到的招标文件这样简单的事情,也可以防止腐败发生。尽管很多人对此表示质疑,但是,我们现有的数据表明,提升公共采购透明度实际上可以检查公共采购中的贿赂。我们的团队与哈佛大学的Edward Glaeser和Andrei Shleifer教授进行的研究中,记录了187个国家或地区有关“透明度”的公共采购政策法规。我们记录的内容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策中公共部门向私营部门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中的所有程序,如采购意向、采购需求、采购需求的更改、采购示范合同文本、中标信息、未中标原因等是否要求公开。
根据我们的研究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要求公布上述公共采购信息,如秘鲁。虽然几乎每个国家或地区都要求公开发布采购公告,但有22个国家或地区仅要求采购实体给其所选定的投标人发布招标文件,甚至允许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在近三分之一的研究样本(52个国家)中,法律上不要求采购实体发布中标通知书。黎巴嫩和缅甸就是其中的一员。研究中,我们将各国的有关公共采购中涉及“透明度”的法规汇总到一个单一的平均加权指数中,并将其与贿赂行为联系起来(见下图),我们发现,其中两者的相关性非常明显:透明度越高,贿赂行为越少。
公共采购领域采购实体遵守透明度其实非常容易,只需将公共采购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发布在网络上,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但是从中的收益非常大,可以减少将近1/4的政府开支。这就是为什么法国、俄罗斯、泰国和秘鲁等国家大刀阔斧地改革以求提高该国的公共采购透明度的原因。
责任编辑:LIZHENG